找到相关内容887篇,用时8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佛教 真俗不二

    建构为佛教“胜义”必定要净化的对象。世间的一切不过如光如影,生灭无常。佛教、佛法的设立,亦均为随世情而假设其名,目的是在于改造这个世俗的世间,净化这些光影般的俗。为此,亦可以说...佛教的发展模式。   人间佛教的发展格局,即是这样一种模式的社会实践、信仰经验之果。它的基本主张,真不离俗,俗归于真,正法长住于世。正如惠能大师所言: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觅菩提,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5866174.html
  • 说“梦”

    意欲会出现梦中,因而做梦可以让人来一番检省。做梦是自心无法作主的征兆,大致也是可以认定的。做梦就做梦,那来清明与迷糊,清明何如不梦呢?   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觅菩提,恰如寻兔角。一 ...工作的一部份。  一个人躺在床上,本来睡得好好的,突然莫名其妙地,梦就开始了。这犹如无明的产生,也是莫名其妙、不可思议的。一念无明,轮回就开始了,=一千大干世界,宛然目。无明无始,谓之无始无明。无明...

    慧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168020.html
  • 「茶禅一味」茶味禅都

    最难行的禅法。因为他要我们放下一切,并且连“放下”都要放下。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”,这是六祖出家前的偈语。韶州城中说法时,六祖双明确指出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,这就是告诉...可不要累着,感到了逍遥自在,方可叫做真旅游;气定神闲、轻咂一口,细细地、自味其甘苦,图到了清闲自在,即可雅称品茗了;不论语默动静,于行住坐臣中所遇到一一切,都有以善良心认真地去对待或助怆们而不心计较...

    松林明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5371537.html
  • 凯朝教授:浅谈佛教僧侣办理养老保险、社保基金的意义得失

      故往今来,佛教主张众生平等、无分别心。释迦牟尼佛说过,只要人(包括一切众生)活这个娑婆世界,无论是谁都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四想的痛苦,乃至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五盛阴苦等八苦。古德也说过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求菩提,犹如觅兔角。”目前,我们提倡 “以人为本”(与佛教界提出的人间佛教、弘扬世间法一致)创建和谐社会。如若人都做不好,那又如何谈得上成佛呢,因为“人成则佛成”。   ...

    佚名

    |养老保险|社保基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0245078465.html
  • 家业与道业

    个人主体意识过度膨胀,夫妻间时常为了芝麻小事互不相让,久之,陷入“怨憎会”的难解习题中,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。夫妻的这个学分,该如何修习?   选择即承担   《六祖坛经》说: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”, 导师常开示:“人格成,即佛道成。”可见修行是不离开世间,不离开众生,如果当下的因缘是承担家庭的责任、面对人伦关系的善恶因缘,那么家庭不就是修行的道场?   婚姻让...

    传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881207.html
  • 莫非禅师“转世人”

    ”的因缘,由于他不著相,亦自然不会谈到“过去世”了。然看他今世的种种言行,都与“世间法”、“出世间法”不分离的,正如六祖慧能云: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”。相互对照,不是了了然...  莫非禅师“转世人”   妙芸法师   近几年来,我拜读了《香港佛教》中《世出世法》的专栏,深受启发。大居士的文章从企业“营商之道”的角度,引导了大家做人为善的道理,字里行间渗透着从“世间法”...

    妙芸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2083479.html
  • 佛学理论生活化

    佛学理论生活化  唐思鹏   有一部分初修行的人认为,习禅一定是深山古洞中,两腿一盘,双目紧闭,不吃人间烟火,不问世间世事,与生活分离,与大众隔绝,是为修禅。殊不知真正的禅修是不离见闻觉知的一切日常生活的。若离日常生活,则无禅修可言。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又云:“不离见闻缘,超然登佛地。”  因为一切众生皆世间中,菩萨为了度生,集积无量福慧,就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13384111.html
  • 《现代佛学》社缘起

    佛教徒,为争取持久和平,人民民主而努力。   我们将认真地、实事求是地努力从事于我们的工作,以求对现代的中国、现代的人世间有所贡献。惠能大师说: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这是...  《现代佛学》社缘起   巨赞法师   人类文化史上,宗教的出现最早,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。而宗教之中,已经有不知若干低级的崇拜,和无稽的迷信,随着文化的进展而被淘汰、被消灭,这又是无可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0984116.html
  • 佛教:东方文化与文明的重要支柱

    提出“佛法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的思想,以后的怀海(720-814)又提出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的原则,因而使佛教与社会生活打成一片,实际行动上实现了释迦牟尼的“成熟有情,庄严刹土”的理想,使大乘真正...以来,佛教已由避世潜修的宗教信仰和思辨哲学转而向世间的学术、文艺、理论科学、生产工艺的领域迈进。我们千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,佛教中国大地上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,沿着这一人间佛教的方向发展,取得极其巨大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点|佛教|中国文化|赵朴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65385020.html
  • 素王的精神永存——就厦门禅修活动谈印顺导师对我的影响

    印顺法师是一系列思想批判中,建构起人间佛教理论体系的。二、人间佛教的神圣性根源,印顺法师肯定佛法源于佛陀的正觉,理性上强调回归纯正的佛法情感上依仰对佛陀的信仰。三、学术研究中行菩萨道,印顺法师把清理反省中国佛教的思想批判工作,视为任重致远、尽未来际的菩萨行。本文的结论是:人间佛教是本于内证的佛法世间流布的表现形式,它具有社会适应、社会关怀、社会批判三个层面,而失去批判精神的所谓“人间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94988756.html